離退休綜合症

標籤: 暫無標籤

163

更新時間: 2013-08-02

離退休綜合症是指老年人由於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的行為的一種適應性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它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離退休綜合症 -【概述】


所謂離退休綜合症是指老年人由於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的行為的一種適應性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它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離休和退休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變動,由此,當事者在生活內容、生活節奏、社會地位、人際交往等各個方面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由於適應不了環境的突然改變,而出現情緒上的消沉和偏離常態的行為,甚至引起疾病,就謂"離退休綜合征"。據統計,1/4的離退休人員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離退休綜合症。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異常反應,主要表現在情緒和行為方面。患者一般會出現以下癥狀:性情變化明顯,要麼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不言不語,要麼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嘮嘮叨叨;行為反覆、或無所適從;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經常出錯;對現實不滿,容易懷舊,併產生偏見。總之,其行為舉止明顯不同於以往,給人的印象是離退休前後判若兩人。這種性情和行為方面的改變往往可以引起一些疾病的發生,原來身體健康的人會萌生某些疾病,原來有慢性病的則會加重病情。有心理學者曾對某市20位同一年從處級崗位上退下來的幹部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這些退休時身體並無大礙的老年人,兩年內竟有五位去世,還有六位重病纏身。可見,離退休真是一道「事故多發」的坎。上述疾病的發生,主要是一些人從幾十年有規律和有節奏感、責任感的在職生活,變成無約束的自由支配時間的退休生活,而產生的孤獨、寂寞、空虛、焦慮或憂愁等心理的或生理的症候群。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從根本上認識退休以及退休后應干點什麼好。
退休是人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因為這時人的生理機能開始衰退,體力和智力都明顯不及過去,許多疾病已經或正在產生,故到了法定年齡,理當高高興興地退休。退休后也絕不是無事可做,應根據自己的體力、精力情況,確立一個目標,訂出一個計劃,或繼續關心過去所從事的事業,出主意,當參謀;或系統總結自己的經驗,著書立說,寫回憶錄;或參加各種協會,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諮詢工作。但不管幹什麼,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加強自我保健,積極學習養生之道,避免、減少疾病的發生;若已患有疾病,則應在醫生指導下,努力康復。
此外,中醫養生學認為,離退休綜合症的發生主要是情志病,應組織和鼓勵離退體的老年人學些中醫精神養生的知識,使他們認識到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會加速他們的衰老。

離退休綜合症離退休綜合症

離退休綜合症 -【離退休綜合症的表現與特徵】

1、無力感 
許多老人不願離開工作崗位,認為自己還有工作能力,但是社會要新陳代謝,必須讓位給年輕一代,離退休對於老年人實際上一種犧牲。面對「歲月不饒人」的現實,老年人常感無奈和無力。
2、無用感 
在離退休前,一些人事業有成,受人尊敬,掌聲、喝彩、讚揚不斷,一旦退休,一切化為烏有,退休成了「失敗」,由有用轉為無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
3、無助感 
離退休后,老年人離開了原有的社會圈子,社交範圍狹窄了,朋友變少了,孤獨感油然而生,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無助和無所適從。
  3、無望感 
無力感、無用感和無助感都容易導致離退休后的老人產生無望感,對於未來感到失望甚至絕望。加上身體的逐漸老化,疾病的不斷增多,有的老年人簡直覺得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油干燈盡了。
當然,並非每一個離退休的老人都會出現以上情形,離退休綜合症形成的因素是比較複雜的,它與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生活形態和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係。

離退休綜合症離退休綜合症

 常見的表現是

       坐卧不安,行為重複,往返猶豫不決,整日不知幹什麼好;有時還會出現強迫性定向行走。由於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做錯事;性格變化明顯,容易急躁和發脾氣;對什麼都不滿意;多疑,當聽到他人議論工作時常會煩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頗有修養的當事者,有時候也會一反常態而不能客觀地評價外界事物,常有偏見。大多數當事者有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燥

離退休綜合症 -【影響離退休綜合症的社會心理因素】


1、個性特點
平素工作繁忙、事業心強、好勝而善於爭辯、嚴謹和固執的人易患離退休綜合症,因為他們過去每天都緊張忙碌,突然變得無所事事,這種心理適應比較困難,顏老和趙老都屬於這種情況。相反,那些平時工作比較清閑、個性比較散漫的人反而不容易出現心理異常反應,因為他們離退休前後的生活節奏變化不大。
2、個人愛好 
退休前除工作之外無特殊愛好的人容易發生心理障礙,這些人退休后失去了精神寄託,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缺乏情趣、陰暗抑鬱。而那些退休前就有廣泛愛好的老年人則不同,工作重擔卸下后,他們反而可以充分享受閑暇愛好所帶來的生活樂趣,有滋有味,不亦樂乎,自然不易出現心理異常。
  人際交往不良,不善交際,朋友少或者沒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引發離退休障礙,這些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苦悶,煩惱無處傾訴,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相反,老年人如果人際交往廣,又善於結交新朋友,心境就會變得比較開闊,心情開朗,消極情緒就不易出現。
4、職業性質
離退休前如果是擁有實權的領導幹部易患離退休綜合症,因為這些人要經歷從前呼後擁到形只單影、從門庭若市到門可雀羅的巨大的心理落差,的確難以適應。其次,離退休前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也易患此症,他們如果想再就業往往不如那些有技術的人容易,個案2中的趙老就是因此而苦惱的。
5、性別因素  .
通常男性比女性更難適應離退休的各種變化。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男性退休后,活動範圍由「外」轉向「內」,這種轉換比女性明顯,心理平衡因而也較難維持。我們上面列舉的兩個案例都是男性。

離退休綜合症離退休綜合症

 

離退休綜合症 -【離退休綜合症的防與治】


離退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是老年期開始的一個標誌。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離退休障礙是一種心理方面的適應障礙,它表現為老年人生活習慣的不適應、人際關係的不適應、認知和情感的不適應等等,這些適應障礙究其實質,就在於離退休導致了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他們從職業角色過渡為閑暇角色,從主體角色退化為配角,從交往範圍廣、活動頻率高的動態型角色轉變為交往圈子狹窄、活動趨於減少的相對靜態型角色,對於部分曾是領導幹部的老年人來說,還從權威型的社會角色變成了「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些角色的轉變,也就是說新舊角色間出現了矛盾和衝突,那麼,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症就由此產生。
因此,要預防和治療離退休綜合症,老年人就應該努力適應離退休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即實現離退休社會角色的轉換。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調整心態,順應規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離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既是老年人應有的權利,是國家賦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同時也是老年人應盡的義務,是促進職工隊伍新陳代謝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須在心理上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而且,離退休后,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2、發揮餘熱,重歸社會  
離退休老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揮餘熱,為社會繼續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託,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3、善於學習,渴求新知   
「活到老,學到老」,正如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一方面,學習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雲湧,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4、培養愛好,寄託精神   
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餘愛好,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即便先前沒有特殊愛好的,退休后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寫字作畫,既陶冶情操,也可鍛煉身體;種花養鳥也是一種有益活動,鳥語花香別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氣功、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5、擴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縮小,但老年人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係,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路。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係,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體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離退休后也可以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奏。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戒除有害於健康的不良嗜好,採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老年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對於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離退休綜合症的老人,必要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

離退休綜合症離退休綜合症


 

離退休綜合症 -應對離退休綜合征,應做好以下幾項

1、做好離退休前的心理準備。離退休前應初步設想今後的生活,漸漸淡化職業意識,增加與離退休生活相近的生活內容;有條件的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生活習慣和個性特點,預先選擇適合自己的離退休生活模式;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單位領導和同事也應為即將離退休者出謀獻策,幫助他們漸漸進入離退休角色。 

  2、充實離退休后的日常生活。要充分發揮餘熱,積极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如離退休者原是專業技術人員,可為有需要者提供技術服務;如離退休前無特殊專長,可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以減輕子女負擔,促進家庭和睦。可以培養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歌舞、書畫攝影、氣功聊天、打球垂釣、旅遊觀光等等,可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培養幾種有益心身健康的興趣愛好,如書法、畫畫、寫作、集郵、釣魚和種花等,並選擇一二種輕鬆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氣功或門球等,既陶冶情操又可鍛煉身體。以使生活充實,延緩大腦衰老和增加交際機會,消除孤獨感。也應該擴大社交,排解寂寞,千萬不要自我封閉,退休生活圈子原已縮小,除去要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之外、還要建立協調的人際關係,不僅不能失去舊友的關係,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路,良好的人脈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 

  3、構建離退休后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系統是指以家庭成員和社會關係構成的心理支持體系。首先是夫妻關係,「年輕夫妻老來伴」,老夫老妻雖沒有初婚時的激情,但卻是離退休后的最佳夥伴。夫妻互敬互愛,對防治離退休綜合征作用巨大。其次是家庭成員關係,在希望得到晚輩如子女和孫輩關愛的同時,應多關心體諒晚輩,以獲得晚輩的支持。還要重視社會關係,多與親戚朋友聯繫,以在自己遇到困難或心理困惑時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4、注意離退休后的心理調適。要學會隨遇而安。當遇到問題一時無法解決時,不妨抱著接納的態度,坦然接受。應學會「選擇性遺忘」不愉快的事,注重過好「現在」每一天。學會幽默,可緩解緊張心情,釋放心理壓力。感到心身疲勞或遇到難題不能化解時,不妨上床睡覺。因為睡覺不僅可消除疲勞,還可緩解心理壓力。要善待自己,盡情享受生活,如身體和經濟狀況允許,可外出旅遊,飽覽祖國大好河山,或領略世界風光。要美化家居,為自己營造一個美好舒適的家,牆壁顏色應淺淡輕柔,傢具擺設應位置得當,家用電器應安全方便,照明燈光應溫馨宜人,以美化心境,消除壓抑,使自己感到離退休生活的美好。 

      5、  老年人應做到生活自律、科學保健,退休后給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戒除有害於健康的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科學飲食習慣,培養符合生物節律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

離退休綜合征困擾老人 社會各界應該關心離退休綜合征困擾老人 社會各界應該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