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若斯河發源於巴西境內馬托格羅索高原北部的帕雷西斯山脈東南坡,在聖塔倫(Santarem)附近注入亞馬孫河。上游幹流名叫茹魯埃納(Juruena)河,上游主要支流有茹伊納(Juins)河、卡馬拉里(Camararae)河,紹埃魯伊納(Saueruina)河、阿里諾斯(Arinos)河和聖托梅(Sao Tome)河等。
名稱:塔帕若斯河

地理位置:南美洲
塔帕若斯河發源於巴西境內匯入亞馬孫河。
該河在康塞桑以東20km處與另一條重要支流聖曼努埃爾(San Manuel)河[該河也叫特利斯一皮里斯(Teles Pires)河,發源於阿蘇爾山北坡,全長1400km,多年平均流量1750m3/s,其主要支流有韋爾迪(Verde)河、阿澤韋杜(Azevedo)河、聖貝內迪圖(San Benedito)河、庫魯魯阿蘇(Cururu Acu)河等]匯合后才稱為塔帕若斯河。塔帕若斯河下游主要支流有:庫魯魯(Cururu)河、克雷波里(Crepori)河和雅曼欣(Jamanx-im)河等。從茹魯埃納河算起,塔帕若斯河全長2220km(若從特利斯皮里斯河算起,則長度為1992km),流域面積50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4000m3/s,年均徑流深910mm。塔帕若斯河及馬代拉河的水能資源分別為2100萬kW、1920萬kW和1635萬kW。
亞馬孫河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坡,有兩支河源:一支為馬拉尼翁河(Maranon,通常以該河作為亞馬孫河的正源),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

流域均處在赤道附近,氣候炎熱潮濕,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25~27℃,年均降水量多在1500~2500mm。流域降水季節分佈比較均勻,幹流水量在不同時期均得到補償,終年豐沛,季節變化較小。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69300億m3,為全世界河流注入海洋總水量的1/11。河口平均流量為17.5萬m3/s,洪水期最大流量在22萬m3/s以上,枯水期最小流量也大於2萬m3/s。河道最低水位與最高水位之間的水位變幅超過20m。由於亞馬孫河的幹流和右岸支流均位於赤道以南,所以河水流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右岸支流,赤道以北的左岸支流只對於巍洪水期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對枯水期的水量起補償作用。因赤道南北雨季不同,所以亞馬孫河流域每年有兩次大洪水,高

聖塔倫只是一個港口小鎮,這裡沒有高樓,也沒有相樣的碼頭。塔帕若斯河從這裡注入亞馬遜河。塔帕若斯河與亞馬遜河不同,是一條清徹的大河流。兩個大河流使這裡成為重要的水上交通樞紐
食人鯧
又名水虎魚,英文名Piranha ,生活在南美洲奧里洛科河和亞馬遜可流域,體長不一,可達50厘米長,魚身粗胖,顎寬大,牙齒猶如剃刀,可相互扣緊。水虎魚十分危險,特別是乾旱季節水位下降時。平時以其他魚類為

水虎魚俗稱食人魚,它的頭佔全身的比例很大,向後傾斜有厚骨。大圓眼睛有時血紅,滿嘴三角形的尖齒,像剃刀一樣銳利。不管遇到任河動物只要張口一咬,就會咬下整齊的一塊肉,大小有如一枚直徑2公分半的硬幣。
庫魯魯阿蘇(Cururu Acu)河等]匯合后才稱為塔帕若斯河。塔帕若斯河下游主要支流有:庫魯魯(Cururu)河、克雷波里(Crepori)河和雅曼欣(Jamanx-im)河等。從茹魯埃納河算起,塔帕若斯河全長2220km(若從特利斯皮里斯河算起,則長度為1992km),流域面積50萬km2,多年平均流量14000m3/s,年均徑流深910mm。
發源於巴西高原上遠古岩層中的支流(如塔帕若斯河、欣古河),河水則是清澈的。 亞馬孫河本身及其發源於安第

聖塔倫位於亞馬孫河與塔帕若斯河的匯合處,距離大西洋700公里。從這兒出口大豆,每30公斤就可為公司節約1美元的開支。然而對於生態環境來說,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可能獲得的商業利益,到頭來那些大豆出口商自己可能就是這些短視的發展計劃的受害者。巴拉州的情況也很糟糕。巴西計劃和交通部忘記了1998年的災難,不與環境部商量就決定將BR—163號公路延長,修築一段700公里長的非柏油路面的公路。這段公路直接經過塔帕若斯河流域的國家保留地(類似自然保護區),穿過幾百萬公頃最稠密的熱帶雨林。修築這段公路的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在南方那些大的農工聯合公司的推動下作出的,這些公司將這條公路視作增加他們大豆出口的一種手段(巴西大豆的出口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一個由巴西人和美國人組成的財團打算在聖塔倫修建一個巨大的港口和貨運系統。
[1]《國家地理》
[2]《南美河流》
[3]《巴西旅遊指南》